最舒适、健康的家庭住宅到底是什么标准呢?

2021-04-28 17:00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如果身在非常安静,舒适的环境下,整个人的心情都是很舒畅的,然而在一个环境嘈杂,而且又不那么干净的环境下,我们的情绪就难以平静下来,甚至会有一些烦躁。

同理,我们居住环境的好坏也会大幅度的影响着我们的心理状态和健康状况,舒适的居住环境不仅可以治愈我们,还可以预防疾病的产生。相反,杂乱的居住环境会大大增加疾病的概率。说到这里,我就想跟大家来说一说到底什么样的住宅环境才是符合居住标准的呢?

B1-36面001花052叶036字040.jpg


健康的住宅标准就是在满足了住宅建设基本要素的基础上,提升环境的健康要素。例如,室内适宜的温度、柔和的灯光、充满生机令人可以感受生命气息的绿色植物等等诸如此类的软件因素,它们都可以营造出舒适、健康的居住环境。具体的标准可以参考以下几点:

l 室内温度保持在20度左右

研究表明,恒定的室温有益于人们的身心健康。适宜的温度不仅让我们的皮肤可以保持在一个舒适的状态,还可以促进我们身心愉悦。

一般来说这个温度维持在20度左右,是一个令人舒服的状态的。这个温度有利于身体散发多余的热量,超过25℃人体就开始从外界吸收热量,开始感觉热了、不舒服了。过热、过冷都会影响入睡速度和睡眠状况。

l 室内湿度维持在40%左右

在家居环境中,湿度也是一个重要的指标。美国国家职业安全与健康研究所、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曾于2007年研究发现,室内湿度高,流感病毒传染力差。室内湿度在23%以下70%~77%的病毒颗粒都可以保持自身的传染性,但当湿度增至43%时,仅有14%的病毒颗粒具有感染细胞的能力。

老人和小孩适合的室内湿度为45%~50%,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患者适宜的室内湿度在40%~50%之间。

l 每天通风半小时

生活中,室内空气经过一夜就会产生许多污染,厨房、卫生间、垃圾桶中的垃圾、地毯、被褥等,无时无刻不在产生废气。冬天,很多家庭怕冷空气进入,长时间紧闭窗户,室内空气流通不畅,使得大量的有害气体在室内回荡,不少人的身体抵抗力开始下降,频繁被疾病袭击。

专家表示,通风换气是改善室内空气的有效方法。每天9时~11时、14时~15时是最佳换气时间,可将厨房、浴室、客厅的门窗打开通风半小时。每半个月或一个月定期除尘,降低空气中的有害颗粒。

B1-55 面012 底040副本.jpg


l 室内灯光亮度不要超过90%

健康照明环境的标准必须兼顾灯具的亮度、色温大小等。家中不同空间的照明要求须符合人体作息规律,客厅、书房、餐厅等空间的亮度要比卧室、厨房等空间强,大灯最好选择冷色调,也就是白色灯光;卧室、卫生间、阳台宜采用暖光灯;

局部照明时,应使用遮光性好的台灯,以阻挡这类光源所含的较多红外线辐射。室内光线应尽量保持柔和、均匀、无炫目和阴影。可调光源的亮度最好控制在60%~80%,最大亮度别超过90%。

l 每十平米内摆放两盆绿植

家中摆放绿色植物,可以让居家环境更有生气,还能舒缓紧张情绪。

英国埃克塞特大学的研究发现,在工作场合摆盆栽,更能提高员工的心理舒适感和企业的经营绩效,也可降低员工跳槽的几率。

专家表示,应根据房间面积的大小选择和摆放植物。10平方米左右的房间,1.5米高的植物放两盆就足够了,阳台、大厅等阳光充足处适合摆放绿植。而卧室最好别放大盆植物,因为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在白天吸收二氧化碳,一到晚上便会和人抢氧气,并释放二氧化碳等污染物,让人感到供氧不足,引发头晕、呼吸困难等问题。

l 每天日照两小时

采光好的房间,对心理和生理的影响都很大,特别是老人和孩子。阳光中的紫外线能帮助发育中的儿童钙质吸收,强壮骨骼;老人多晒太阳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骨质疏松。